高新区管委会

2024-08-22 来源: 收藏文本


苏州高新区于1990年启动开发建设,1992年获批首批国家高新区,2002年与虎丘区合并,实行“两块牌子、一套班子”的管理模式。区域面积333平方公里,其中太湖水域110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84万人(服务人口超100万人)。2023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35亿元、增长5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.1亿元、增长6.1%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%以上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%,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。

区位优越交通便捷。东依2500年历史的苏州古城,西临烟波浩渺的万顷太湖,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,是苏州城市“一体两翼”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翼。优越的地理位置带来了便捷的交通网络,区域内公路铁路四通八达,两个小时可以到达长三角三个核心城市、四个重要港口以及五个国际机场,距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仅20公里,距上海虹桥国际机场90公里。目前正积极推动轨道交通从苏州新区站延伸至硕放国际机场,规划建设太湖隧道,与无锡市区相连相通,加快建设苏州西部新中心。

创新发展全面推进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创新资源集聚,先后引入中科院医工所、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、国知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等院所平台百余家,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东区建成投用,成立新型学院7个、研究院9个,实现本科生研究生招生,首批师生顺利入驻,举办产业科技创新大会、中外院士前沿科技论坛,累计签约校地合作项目210个。太湖光子中心加快建设,3+2”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,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二期、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四期等重点平台建设加快推进,获批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、2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,太湖科学城品牌全面打响。2023年,引进创新型企业1500余家,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1、瞪羚企业116家、独角兽(培育)企业37家、上市企业5家,拥有高层次人才5.1万人,其中各级各类领军人才2900多人次,建成创新创业载体超500万平方米,获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试点、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首批试点园区。

产业结构优化提升。招商引资提质增效,成立区产业招商中心、科技招商中心和医疗器械等五个产业公司,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招商和服务水平,2023全年新增高质量产业项目270个,其中投资规模超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、50亿元以上项目3个,创明新能源、英威腾集团长三角总部、新施诺半导体设备总部等重大项目签约落户,西门子长三角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启用,汉拿科锐动、岛津仪器、威卡等既有企业增资扩产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6亿元,其中工业投资110亿元、增长13.5%。实现进出口总额2500亿元,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比提升7.5个百分点。

城市建设不断完善。将高新区全域优化为狮山商务创新、浒墅关先进制造、太湖科学城三大功能片区,实现全区“功能片区+镇(街道)”运行体制全覆盖,狮山片区打造产业、创新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示范,浒墅关片区打造高端智能制造示范区、产城融合发展新高地,太湖科学城片区打造“科技要素集聚、充满创新活力、生态人文优越”的一流科学城。全区拥有56座秀美山体、28公里太湖岸线和28公里运河岸线,教育、医疗、文体水平全市领先,苏绣、苏州博物馆西馆、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文化品牌驰名中外,被人们称为“真山真水园中城、科技人文新天堂”。